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16(2 / 2)

“廓尔咯国王的使节还有三天,就会到达这里。”就站在福康安的旁边,参赞大臣海兰察低声说道。

福康安轻轻地点了点头,把那份军报丢在了书桌上,端起了茶水轻抿了一口,眉头依然紧皱如”字:“居然要乞和了”声音里边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失望。

参赞大臣海兰察心里边很清楚福康安心中所想。嘴角微微一弯:“大帅,谁又能知道他们是否是惧我天朝军威。暂时乞和,待我大军退去之后,再扰我边疆”

“没错。海大人之言,正是本帅之忧啊。”福集安抚了抚那显得有些清瘦的脸颊沉声道。

这个时候。曾师爷出现在了门口,:;。心翼翼地向着屋中张望,他的手里边。正拿着一封书信。福康安淡淡地道:“曾师爷,有什么事吗”

“大人。这是广东来的信。”曾师爷迈步走入了书房,恭敬地双手奉上了书信。“信上的落款,正是大帅昔日提拔的广东水师虎门镇参将梁鹏飞。”

“哦他怎么想起给本帅写信来了”福康安听到了梁鹏飞的名字,不由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伸手接过了那封书信。

“粱鹏飞。就是那今生擒了西夷海酋欧文,绞杀西夷走私者数百人,奇袭置家贼中的老大,红旗帮郑连昌的老巢,毁虾须堡,擒其妻子亲眷百余人的那个粱鹏飞”海兰察那斑白的眉头不由轻轻一扬。

这里地位最高的自然是福康安,除了他之外。就数这位军机参赞大臣海兰察了这位海大人自乾隆二十年随军入准噶尔。平阿睦尔撒纳的叛乱。

因功升任头等侍卫大臣。三十二年,作为清军先锋入缅甸作战。三十三年再度出师,屡建战功。三十六年入大小金川今四川大、小小金川流域。平小金”又从福康安平大金川。四十六年,甘肃、青海回族、撒拉族发动起义,海兰察随军前往镇压。

五十二年。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清廷派福康安进兵台湾,海兰察在福康安帐下任参赞大臣。五十三年俘林爽文,解往北京。另一起义领袖庄大田亦被福康安、海兰察俘杀。

可谓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并且,深得福康安赏识,两人不仅仅在军中是老关系,而且两人的私谊也甚为亲密,所以福康安屡任大帅,均以海兰察为其参赞大臣。

“就是他。莫非他建功立业心切,想要让本帅把他调到帐平效力”福康安笑着说道,待挥开了书信看到了上面的内容之后,不由得轻咦一声。原本轻松的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看到了那福康安的表情变幻,海兰察与那送信来的曾师爷都不由得微微一愣。不知道那信中的内容到底为何为引得福大帅如此不悦。

“你来看””福康安把手中的纸递到了那海兰察的手中,坐到了椅子上,端起了茶水慢慢地啜了起来。

“大帅。这郑连昌居然去投了南阮”海兰察可是随福康安一块打过台湾的。对于两广海域的那些事情也有所耳闻,更何况,广州水师零竹洋一战的惨胜,福康安曾经向他到过,他又岂会不知道这位郑连昌是何等样人。

“如今。效力于南阮阮福映,连胜西山朝数仗,好一个郑连昌”海兰察一脸冷意深寒的笑容。要知道。死在郑连昌手中的那些武将之中。可是有不少曾经在台湾林爽文叛乱时,跟随海兰察出生入死的。

“难道他以为区区一个南阮,就能保得住他的身家性命不成”福康安的表情已然恢复了淡定从容,放下了茶盏之后,嘴角微微地弯起,显得那样的不屑,不过,眼神之中闪烁而过的杀意,让站在一旁的曾师爷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赶紧垂下了头,

比:安南。干掉,郑连昌,干掉,西山朝,嗯,继续干掉哇哈哈,梁大少爷又要出战了。

正文第一百八十章需要有人再添一把火

和园勤政殿内,一位身着明黄煮龙袍的老者剐知出以案头上,看着跟前的公文,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上,表情并不好看,就连脸上那深浅不一的老年斑,散发着一股子就算是那刚刚饮下的奶子也遮掩不住的陈腐味儿,因为,他看到的消息让他觉得心情相当的不。

站在他的身边,微微弯着腰背作恭敬状的。正是那位数月之前南下广州查案的吏部尚书和坤,他的袖中,还有一封公文,不过,他在等,在等一个时机。

这些天来。从两广发来的奏折让跟前这今年过八旬的老皇帝心中很是窝火,甚至是相当的不爽,就连他和坤,也被刮斥了几句。

等他翻到了下一本之后,老皇帝的表情明显微微一愣,旋及眉头一拢。“福康安这小子怎么也来添乱”

听到了这话,和坤仍旧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表情,就连眉毛都不动弹一根。

“和坤。你怎么哑巴了。”老皇帝没想到连个应声的都没有,转过了头来,看到了和姊的表情,不由得面现嗔色沉声道。

“宴公奴才每。”和姊恭敬地施礼道。

“联知道你在,你说说,福康安现如今远在青海,他现在的任务,是替联把那个小小的廓尔咯给打疼了,打服了。却又给联上本,说什么安南之事。”老皇帝手指头在那份奏本上敲了敲。

“福大人身在青海,然能为陛下分安南之忧,乃是身为臣子的本份,更是对大清的忠诚”和弹马屁话涛幕不绝,犹如妾洱之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老皇帝抚着颌下那花白的长须呵呵一笑:“行了,联这里才说了一句,你这奴才就说了那么多。福康安远在青海,大战来临之际,还能想着替联分忧,好,好

“奴才是觉得,福大人的忧心,并非没有道理。”和坤看到老皇帝的心情转好。小心翼翼地提了一句。

老皇帝微微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