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2 / 2)

赵俣亲自给《倾城农书》写序,也有一样的想法。

犹自不放心,赵俣又将章惇、曾布、蔡京、韩忠彦、苏轼、苏辙等新旧两党的宰执全都找过来,让他们给《倾城农书》背书。

有赵俣的面子,加上《倾城农书》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农业圣经,众位宰执欣然应允,纷纷提笔,或作序,或题跋,或撰写赞语,皆对《倾城农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蔡京更是提议,可将《倾城农书》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中。

有了这些宰执的背书,《倾城农书》的推广之路无疑会顺畅许多。

见时机成熟,赵俣便让许将大力推广《倾城农书》,让更多的农人和文人得以学习其中的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当袁倾城知道,为了保住她的名字,赵俣做了这么多事之后,她感觉欠下了赵俣不小的人情。

袁倾城这个人不愿意欠人情。

所以,袁倾城便给赵俣做了《东坡肉》、《宋嫂鱼羹》、《莲房鱼包》、《酒煎羊》以及《羊肉萝卜汤》,亲自给赵俣送过来,感谢赵俣。

袁倾城的厨艺极高,无论是煎、炒、烹、炸,还是蒸、煮、炖、烤,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关键,袁倾城十分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处理。她的食材都是她自己种的、她自己养的。在处理食材时,她也极为细致,会将食材清洗得干净彻底,并且根据食材的特点进行巧妙的搭配,以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美味道。

赵俣早就知道,袁倾城最拿手的,不是农业,而是厨艺。

可早赵俣没有机会吃到袁倾城做的饭菜,不知道袁倾城做的饭菜到底有多好吃。

今日亲口尝到,赵俣才知道,袁倾城上一世靠着拍摄四季美食短视频获得粉丝数千万,被誉为“东方美食家”,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她真有东西。

《东坡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瘦肉部分纹理清晰,入口即化;《宋嫂鱼羹》则香气扑鼻,鱼肉细腻如丝,汤汁鲜美异常;《莲房鱼包》造型别致,鱼肉与莲子的结合恰到好处,既保留了鱼肉的鲜嫩,又增添了莲子的清香;《酒煎羊》外皮微焦,内里肉质鲜嫩多汁,酒香与羊香交织,令人回味无穷;《羊肉萝卜汤》则是汤色清澈,羊肉与萝卜的搭配既暖胃又滋补,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赵俣真的很难想象,在这个调料稀少的时代,袁倾城是怎么烹饪出这些美食的?

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赵俣穿越过来,不,应该说,是赵俣两辈子以来吃过的最香的一顿。

很少暴饮暴食的赵俣,这次破天荒地将袁倾城做的饭菜全都吃了。

见赵俣吃得这么香,表面上古井无波的袁倾城,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么说吧,这一刻,袁倾城的眼中,全都是赵俣狼吞虎咽的样子。

吃完,赵俣从刘明达手上接过手帕,擦了擦自己的嘴,一脸纳闷地问:“爱妃这厨艺为何强出御厨如此之多?”

赵俣又特意指着东坡肉说:“这东坡肉乃苏轼所创,可教他来烹饪,多半也不及爱妃一二,此为何故?”

袁倾城答:“臣妾特制了些调料,诸如酱油之类……”

直到这时,赵俣才知道,袁倾城不仅酿造了酱油,她还制造了玫瑰酱、香菇酱、牛肉酱、豆瓣酱、蛋黄酱、各种果酱、包括盐等众多的调料。

还有,袁倾城还让人去找来了不少已有,这个时代的人却不认识的调料。

另外,袁倾城还酿了不少好酒。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辣椒等调料,以至于袁倾城还得改进她原本就已经掌握的不少配方。

袁倾城主动跟赵俣说,她用茱萸代替辣椒,但味道上终究是差了点意思,她还从中药中找了些甘松、缩砂蜜等充当调料。

得知这些,赵俣暗自感叹:“也就是在这一世,我成了皇帝,不然,像袁倾城这样的宝藏女孩,怎么都不可能落到我手上。”

赵俣老实不客气地说:“爱妃这厨艺深得朕意,今后爱妃不论烹饪何种美食,皆给朕送一份过来,不得有误。”

袁倾城在心里白了赵俣一眼,‘哈,你还吃上瘾了,怎么,这是准备把我当成你的私人厨娘?’

不过,想到一直以来赵俣对她的力挺,以及这次帮她留名青史,袁倾城心下一软,‘最多在我研发出高产耐抗的水稻之前,我伺候你几年,全当是报恩了,等我研发出高产耐抗的水稻还上欠你的人情,那时你我就两不相欠,到那时,我……’

好吧,袁倾城还没想过,那一天到来之际,她会干什么?

而嘴上,袁倾城则乖乖地应道:“臣妾领命。”

从此以后,袁倾城就成了赵俣的专属厨娘。

事后。

五女聚集在一起。

张纯不无羡慕甚至嫉妒地说:“原来她人只是我的肘腋之疾,倾城才是我的心腹大患,没想到不声不响间就让倾城抓住了赵俣的胃,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张纯看向叶诗韵。

叶诗韵很配合地说:“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抓住他的胃。”

接着,就连叶诗韵都打趣袁倾城:“倾城,你可以的,姐看好你,姐姐们玩前期,你玩后期,今后这后宫必是你的,蠢蠢只不过是你的垫脚石而已。”

麻晓娇则说:“倾城,你看你做两个人的饭也是做,做三个人的饭也是做,要不然,你把我的那份也给带出来吧?”

甚至就连李琳都说:“+1。”

袁倾城苦笑不已,‘我能说什么?说我原来只是想感谢一下赵俣,不成想却上了赵俣的贼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