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3(2 / 2)

但沈瑜很快就知道原因了:沈瑜穿着他的官服,顶戴却已经摘下,拿在手里,他一声不吭,在吴君翊面前跪下。他没有抬头,就这样盯着面前的地面,一字一顿,格外郑重地说:“臣自知臣弟无知,妄议朝政,罪不可赦,然他一童子,难以承担,臣愿纳还职衔以赎弟罪。”

“你先起来。”吴君翊赶紧叫道。“有什么事,起来说。”

好在,沈瑜并没有打算“陛下若不答应臣便长跪不起”,他顺从地站起,只是仍然低着头。

“兄弟罪不相及,何至于此?”吴君翊看着他,试探地问。

大齐不兴连坐。何况,沈家三兄弟分家许久,沈琦的罪过,无论如何追究不到他从兄身上。另外,吴君翊无论如何不会允许沈瑜辞官的。他相信这一点,沈瑜也明白。

沈瑜却答道:“三岁孩童尚且知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臣曾教导从弟,如今他铸下大错,臣岂能无罪。”

听到那句三字经,吴君翊的神情莫测。过了许久,他才勉强地说:“你也言重了,他才多大年纪,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罪……”

“正是因为他年幼,甘心受他人挑拨,才要给他个教训。公然上书以国学要挟陛下,若这都不算大错,我便要担心他长大后,在歧路上越走越远了。”沈瑜终于露出一丝苦笑。

出乎吴君翊的预料,沈瑜并没有求情,甚至主动要求严惩沈琦。这让吴君翊反而心软了。

吴君翊只说:“父债子偿罢了,又与你何干?”

不等沈瑜反应,吴君翊就叫沈瑜坐下,李起过来拟旨。沈泰那个散官肯定是保不住了,沈琦也要逐出国子监,三年不得参与科考。其实这个处罚是象征性的。一旦失了圣心,会试考上考不上,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了。

当然,这也不是针对沈琦一个,为首的几名学生,处置都是相似的,其中有功名的也没有革去,只是勒令他们离开国子监而已,连打板子这样的惩罚都没有,可谓给足了脸面。

吴君翊念完旨意,又问沈瑜:“处罚略重了些,可有意见?”

“陛下宽宏大量。”沈瑜神情复杂地答道。

吴君翊给足了面子,只是沈泰怕是不会理会的。他钻营投机不过为了给儿子搏一个前程,如今国学生的名额都弄丢了……

沈瑜不敢多想,再次向吴君翊谢恩。

看着他低垂的眉眼,吴君翊心疼地说:“你也不用太过忧愁,他也只是被父亲教坏了,稍加管束,过三年再考取功名,又有什么难的。”

“我没事,只是有些愧疚罢了。”听他这么安慰,沈瑜也挤出一个微笑。

沈瑜,说的也是真心话。他格外愧疚。一方面是因为身为琦郎的哥哥,没能关心、照料琦郎,以致他现在这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太在意吴君翊了。

吴君翊的烦心事够多了。需要他出来解决的事很多,而这原本不该发生的。

这些想法,他并没有说出口,而吴君翊似乎也都看的明白。“你我又有什么区分,这件事,就算不是你弟弟介入,也会有其他人,早晚都要出事的,别多想。”

吴君翊沉吟片刻。“只是,你若不出面求情,只怕你叔叔,还有其他朝臣……”

叔叔是从父,即使是罪人,作为被严格要求的文臣,也应该表现出孝悌的一面。若沈瑜熟视无睹,甚至要求严惩,恐怕背地里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了

沈瑜却好像释怀了一样,没事人似的摇摇头。“我知道,我早该想到了,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我来解决。”

吴君翊果然便没有过问。他发下惩治国子监学生的诏书,朝中也议论纷纷。这群学生还没有入仕,甚至还有没有功名的,敢于攻讦皇帝的命令,自然是有朝中的力量撑腰的。不少人都能想到这一点。何况,吴君翊的惩处,严格讲的确算很轻了,也没什么可说的。

而这些学生背后的人呢,眼看目的达成不了,自然也不会多管了。

休沐日,沈瑜难得留在家中,哪儿都没去。用过午饭,他正在屋中陪娘说话时,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

“狗官!滚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沈和又惊又怒,就要出去看,沈瑜连忙拦住他。

沈瑜心里沉了下去,只是表面依旧从容。“父亲,情况不明,还是别贸然开门,让仆役听一听他们说什么,再做决定吧。”

沈和只得说:“那也好。”

沈家的仆役一齐上前驾住门闩,防止被人撞开。老夫妻两个心中惴惴不安,沈瑜则轻声细语,努力安抚二人。

宋氏一脸忧愁地问:“大郎,你在外头当官,得罪了什么人?”

沈瑜苦笑。他得罪的人,倒是不少,可惜闹上家门的,却为数不多。

等了一会,门外的骚动渐渐平息,继而传来几声礼貌的叩门声:“在下翊卫郎李佑平,敢问沈大人在家吗?”

仆役面面相觑,最后沈瑜点点头,命他们开门。“李大人请进。”

来人果然是个武将,他对沈瑜一抱拳,恭敬地说:“打扰沈大人。我巡视时发现有人在这里闹事,为首的几个泼皮,我已经拿下了。只是其中有一个,口口声声说是您从弟的,不知是否是泼皮冒充的,该如何处理,请您示下。”

翊卫郎的品阶不高,所以在沈瑜面前毕恭毕敬。

“从弟?琦郎?”沈和的表情立马就变了。

沈瑜心中暗叹一声。他看李佑平的表情已经了悟,便答道:“让大人见笑了。”

“沈大人不必担心,京中岂能出现官员宅邸被人攻入的事,就算是亲叔叔,也没得做出这种事来。”李佑平正色。

听到对方说出这话来,沈瑜知道,这多半是吴君翊吩咐过的。他轻描淡写地说:“闹上门来了,我们岂有置之不理的道理。还请大人不必担忧,我去同叔叔和琦郎说几句话。”

“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