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49(2 / 2)

而周泰,周盘龙等将,与大汉有深仇大恨,蒋钦与周泰亲如兄弟,被汉军射杀,周盘龙父亲则是死在黄忠手里。如今他们虽然投降,但刘辩却不敢轻易任用,将其发配回家了,更何况他们也不愿出仕了。

至于其他江东武将,刘辩则是将其拆分开来,发往各州任职。

文官方面,刘辩选择了张昭担任刺史,鲁肃担任副手。

张昭在处理政务上,是一个好手,能力不比荀彧等人差多少,又有鲁肃相助,江东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理。

刘辩在江东坐镇半年时间,等江东一切事物平定之后,这才返回洛阳。

天下大定,整个大汉陷入一片祥和的气氛当中。

公元210年,平定江东的次年,刘辩改元永安,也是永安元年。寓意大汉长治久安。

属于大汉的盛世,也终于到来了。

不过战事,依旧没有结束。

扬州有山越作乱,荆南有荆州蛮,而益州南中,也有南蛮作乱。

这些蛮人,是属于大汉内部的异族,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中,不服王化,而大山之中,资源紧缺,若是欠收填不饱肚子的话,这些蛮人,便会下山劫掠。

大汉眼下连南方都尚未开发发展,就盲目的扩张,去追逐其他领土,那是笑话。

而想要开发南方,就必须先平定扬州,荆州,益州这三州的蛮人。

荆州的蛮人,是最好平定的一支。

因为沙摩柯统帅的五奚蛮,与大汉交好,有沙摩柯的协助,平定荆州蛮人,最为容易。

永安元年,刘辩下令,名荆州都督刘裕,出兵平定荆州南蛮。

平定南蛮,并不单纯的是用兵。

这些人是山民,进山攻打,费时费力,想要让他们出来,得让他们觉得,在山外面,过得比山里要好。

因此,刘裕先是联络沙摩柯,请沙摩柯率领的蛮族出山,在平原上建立城池居住,给予优质的待遇。让其他蛮族看到,在外面的生活,比大山只忠于要好。

立木为信,千金买马骨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刘裕又让沙摩柯联络各地蛮王,劝说他们出山生活。

当然,也有许多不愿意出山的蛮族。

面对这些蛮族,刘裕没有急于用兵,而是使用少数的兵力,在各大山之中,抓捕少数的蛮人。

这些蛮人,刘裕没有杀掉,而是将他们搬到荆北各个繁华的城市当中居住。

美酒佳肴,不愁吃,不愁穿,又有美人相伴,金碧辉煌的房屋,很快就腐蚀了这些蛮人的抵挡之心。

三个月后,刘裕便将他们驱逐回去,放归大山。

享受到了城市的美好,这些人哪里还愿意回鸟不拉屎的大山过穷苦人的生活

可是大汉的城市,却不接纳他们了,这些人返回大山之后,自然是拼命向族人宣扬外面的好处,让他们一起投降大汉,在平原建立城市居住,也好继续享受吃香的,喝辣的的生活。

第1274章开挖大运河

随着这些人的传播,山中的蛮人们,对于大汉城市的生活,也充满了向往。

一时间,又有大批的蛮人主动出山投靠大汉。

而最后这一批不肯出山的蛮人,刘裕则采取了用兵的策略。

蛮人几次流失,自然不是汉军的对手了,大批的蛮人被汉军俘获,出山居住,接受大汉的教化。

出山之后,这些蛮人这才知道,投降大汉之后,是真的好。

有吃不完的粮食,菜也终于有了味道,蛮人居住在大山之中,最紧缺的就是食盐,这下子出山,终于是尝到了好处,便不在愿意回去了。

一年之中,刘裕率领荆州之兵,平定荆南四郡,俘获南蛮人口近五十万人,只有极少数人,躲在大山深处不肯出来,这种人刘裕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就算是后世通讯发达时期,也有不少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之中。

荆南四郡的平原上,一座座城池,村庄拔地而起,南蛮进入这些城池,村庄定居,附近的平原上,广袤的农田也被开垦出来。这些蛮人,也渐渐被大汉同化,成为汉民。

不过这期间,自然也少不了摩擦,想要真正同化成为汉人,至少则需要十年时间。

益州平定,已经三年时间。

永安二年,益州方面,也采取了对南中的战事。

与荆南地区不同,益州南中的蛮人,并没有多少与大汉交好的。

并且司马懿逃入南中之后,更是兴风作浪,联络各地蛮王造反。若不是有孟珙在南中压着,只怕蛮人早就杀入蜀中了。

永安二年春,刘辩命高颎率兵南下,汇合孟珙,平定南中地区。

高颎,孟珙二人,皆是绝世统帅,而益州发展了数年,已经非常富庶,又有大将秦怀玉,杨继周,韩擒虎等人。

南蛮虽有司马懿兴风作浪,声势浩大,但他们来自各个部落,不能齐心协力,加之战斗力远逊于汉军,粮草不济也跟不上,如何是汉军的对手。

激战三月,南中遂平。

司马懿于战乱中被俘杀,其首级献往洛阳。

南中平定之后,自然也要进行同化南中蛮人工作。经历过一次大败之后,南中蛮人自然不敢与汉军为敌,面对汉军的政策,皆是无条件答应。

南中的蛮人,也慢慢搬出大山,进入平原居住,又有玉米,番薯等作物被引进南中,南中也渐渐繁荣起来。

南中地区,多宝石,玛瑙,刘辩便命人在南中开采此物。

而南中地区缺盐,刘辩便鼓励商人前往南中经商,刺激南中的经济。

一个地区,除了政治经济中心之外,想要繁荣,就得有自己的特色,主打的商品。

比如蜀中地区,蜀锦闻名天下,天下商人趋之若鹜,刺激了蜀中地区的繁荣发展。南中如今依靠开采宝石吸引商人往来,从而刺激经济繁荣。

不过南方想要发展,还得把交州带动起来。

而交州的主打商品,则是盐。

交州靠海,海岸线长达数千里。

想要发展,自然是开发大海,开采海盐。

这个时代,尚没有开采海盐的概念。

人们的食用盐,来自盐井,从地上开采矿井,取卤水制盐。

以后世的技术,开采井盐自然是轻而易举,但在三国时期,井盐的开采,却是非常繁琐,一口盐井,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开采完毕,加之技术落后,井壁容易崩塌。有时候开采数年,还是没有任何成效。

益州地区,就非常缺盐,三国蜀汉后期,民有菜色,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百姓缺盐。

而南中,荆南地区的百姓,主要食用盐就是岩盐,这种盐在后世并不是食用盐,而是工业用盐,人食之无益,百姓多患大脖子病,便是因为缺盐和食用岩盐的缘故。

而交州海盐的开采,可以供给到南中,蜀中,荆南等地,不仅可以解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