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96(2 / 2)

贺世贤这时候也清醒过来。顿时老脸通红。

“永贞,都是我鲁莽了,还请你不要见怪。”

“哈哈哈,伯父。咱们都是一家人,也怪我没有说清楚。”张恪自信地笑道:“辽沈大败,袁应泰和杨涟都是东林的人,东林党不想担罪责。正好我们这段时间在海上,没有消息。他们就拼命往我们身上泼脏水,无非是为了推卸罪责而已。”

几句话一出口。大家不由得叹服起来,到底是张恪有见识,一语道破东林的盘算。

张恪笑着走到大家的中间,继续说道:“我们回来了,谎言终究要戳破,可是也别忘了东林颠倒黑白,操控舆论的能耐。我们想要打败他们,必须得到圣上的全力支持,还要获得民间舆论的同情。”

于伟良这时候也明白过来,羞愧地说道:“我们若是闹事,只会适得其反,永贞兄,都怪我鲁莽了。”

张恪笑道:“我们越是装孙子,越是受欺负,圣上心里就会越愧疚,东林党的损失就会越惨谁敢打我张恪的主意,都不会有好下场”

朱七连夜回到了宫里,到了司礼监,正好张晔和魏忠贤都在。

“两位祖宗,小的回来了。”

“起来吧,永贞可好”张晔笑着问道。

“好,都好”朱七说道:“张大人,还有贺总兵,于伟良和刘希伟两位将军,他们带着五千人马,平安归来。”

魏忠贤笑道:“带着五千人,那就不算输,你跟着咱家给主子回话,把事情都告诉主子”

两个大太监带着朱七,直接来到了乾清宫。

“主子万岁爷,朱七回来了,他还带来了张恪的奏疏”

“哪呢,快拿来”天启好像打了兴奋剂,急忙说道。

朱七把厚厚的奏疏举过头顶,老魏托着送到了天启的面前。

“嚯,好沉啊”天启对着厚实的一摞,感叹起来,当皇帝这么久,这还是最厚实的奏疏。

天启怀着兴奋的心情,把奏疏翻开,仔细看了起来。

张恪在前面详细叙述了辽东大战的经过,张恪的行文不同于其他大臣模棱两可的自说自话,每到关键地方,张恪都引用当事人的直接交代,在奏折里特别标注出来,而且张恪语言尽量平时直白,看得一点不费力气。

小皇帝一点不用头疼,不由得进入了张恪描绘的世界,读到杨涟一意孤行,天启咬牙切齿,读到浑河血战,血脉喷张,读到张恪他们穿山越岭,从朝鲜回国,又被张恪的机智折服

讲述了战斗经过之后,张恪在后面用了更大的篇幅分析辽东民情,分析建奴,蒙古,朝鲜各方的态度,对双方战斗力进行了详细剖析。

张恪特别精心制作图表,以浑河大战等战例为依据,分析大明如何才能取胜

等读完了最后一个字,天色已经放亮了,朱由校不好意思揉了揉眼睛。

“张大半,魏大伴,辛苦你们陪着了”

“主子哪里话,奴婢们都是应该的,想来主子看得这么忘情,肯定有所获”

“没错”天启第一次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激动地说道:“朕总算是知道如何对付建奴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大动静

提到皇帝这个职业,怕是所有人都会想到三宫六院,美女三千,乾纲独断,金口玉言,言出法随当然这只是戏文上的皇帝,事实上的皇帝远没有这么舒服。

翻开明朝历史,除了开国的老朱,还有造了侄子反的朱棣,没有哪个皇帝能随心所欲,甚至说代代都有难念的经

到了咱们天启身上,麻烦事更是一箩筐,不到二十的少年天子,面对着爷爷和老爹留下的烂摊子,焦头烂额,甚至一想到政务就整夜睡不着觉。只有在做木匠活的时候,能暂时抛开烦恼,忘掉忧愁。

内忧外患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才。

满朝的文官虽然拼命支持朱常洛,那不过是为了和万历掰手腕而已等到天启上台,他们依旧党同伐异,依旧争斗不休,更要命的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们都没有把少年天子看在眼里。

后宫中,郑贵妃和李选侍都靠边站了,那些世袭的国公勋贵也没有一个可用的。环顾四周,天启只能重用宦官,重用魏忠贤

一个少年,面对着无法掌控的朝局,无法掌控的天下,那种无力和恐惧,是的,就是要命的恐惧,几乎把他给吞没了

直到他接到了张恪的奏疏

将近二十万字的奏疏,给天启前所未有的感觉,他发觉自己终于能掌控一件事情了,久违的天子感觉终于回来了。

张恪奏疏详细分析了野猪皮崛起的前前后后,很多角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张恪列出图表,分析边疆各城汉人和女真人的比例,又分析多少汉族商人指着和建奴通商为生。让天启清楚知道为什么老奴能知道大明的虚实。

张恪还告诉天启,随着老奴势力范围扩大,残暴的奴隶制度必定会激起汉民的反对。人心向背的趋势会扭转过来

不过现实依旧是惭愧的,张恪重点分析两军的战力,以浑河为例,明军伤亡虽然不及女真的一半,但是有客观因素,比如老奴不察明军实力,又一心攻击辽阳,才会贸然交战。倘若建奴利用骑兵优势,不停用小分队袭扰,打乱明军阵型。然后用骑兵冲锋,很有可能战果就要扭转过来。

张恪提出了自己的判断,一个训练有素的火铳兵,在野战之中,能抵得上一个建奴。如果配齐车营,炮营,骑兵,武装到牙齿,一万明军能打一万五千建奴。

目前建奴拥兵十万。一次出战最多六七万人,以此计算,只要四万精兵就可以抵挡建奴攻势。

只要明军能在决定胜负的大战之中赢一场,就能凭着强大的财力和人力。将建奴生生耗死

先定守势,再图进取,内修外合,十年平辽

张恪总结出十六字箴言。其中主要是大明修炼内功,强大军队,其次是拉拢朝鲜和蒙古。分散建奴兵力,等待合适时机,一鼓而定。

这套方案当初张恪对万历说过,对天启也说过,但是显然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

以往明廷都存在速胜的侥幸心理,对张恪的判断并没有完全认同。经历过惨败的天启只能从心底竖起大拇指,张恪所言的确是谋国之策

一整夜的苦读,让天启格外兴奋。

“魏大伴,张恪所书的奏疏,你立刻让人刊印,凡五品以上官员,人手一本。让他们都好好看看,该怎么上奏,光知道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