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4(2 / 2)

大家伙围着沈氏坐好,侍女像是穿花化蝶一般,送来满满一桌子菜。没有什么名贵的东西,家常风味更加可口。

张恪就像是饿死鬼转世一样,风卷残云,消灭着桌上的菜,吃得汁水满嘴,油光闪闪的。张峰比他还不如,用筷子已经不解气了,伸出了魔爪,变魔术一般,整盘整盘吃干抹净。

瑶瑶吓得小嘴微张,猛地低下头,飞快往碗里夹菜,生怕被两个舅舅吃光了。认真可爱的小模样惹得所有人笑开了花。

家里的温馨,亲人的陪伴,让张恪迅速抚平了征战的伤痛,世上不光有杀戮权谋和尔虞我诈。还有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呆呆望着小雪微微隆起的小腹,张恪瞪大眼睛,生命真的是太神奇了,血脉相连的小东西正在不停孕育,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直到几个月后,欢蹦乱跳来到这个世界

上天赐予的礼物,从此之后,生命一路彩虹

“恪哥,你流口水了”

“是吗”张恪擦了一下,什么都没有。

“好你个小妮子,竟敢欺骗相公,是不是想尝尝家法”

小雪慌忙摆手,娇笑道:“妾身不敢,求大人看在孩子的面上。饶过妾身吧”

娇媚的声音,柔柔的身段,张恪体内的兽性不断涌动。他不停告诫自己:忍着,忍着,忍几个月,一定让小妮子好看

每天早晚去给老娘请安,陪着小雪说话,看着宝宝不停长大,时不时陪小妹和瑶瑶四处逛逛老天爷都看不下去张恪如此清闲了,到家地八天。就有人找上门来。

“永贞,你小子躲在家里,把一摊子事都留给我,还讲不讲义气了”

王化贞带着三分假怒,冲进了府邸。抬头一看,差点没把他气昏过去。只见张恪爬在高大的杨树枝干上,正在系绳子,两个绳子垂下,瑶瑶手里捧着一块木板。

敢情这位少保大人正给外甥女做秋千呢。王化贞岂能不气。

“永贞,你信不信我参你一个玩忽职守”

张恪在树上哈哈笑道:“世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何知我没有办正事啊”

“哼。我没工夫和你闲扯淡,要是你小子没好主意,这一本我非上不可”王化贞不依不饶。

张恪浑不在意,他把绳子系好。一点点从树上下来,从瑶瑶手里接过木板,用绳子把事先流出来的槽口系好。用力试了试。很结实

“好好玩吧”

打发了瑶瑶,张恪笑着走到了王化贞的面前。

“世伯,不是小侄怠慢,实在是有些事情急不得。”

王化贞白了他一眼,不客气说道:“别耍花腔,拿点干的出来。”

张恪见他真的着急,伸手说道:“世伯,这边请,小侄正好要和您谈谈。”

两个人到了书房,分宾主落座,茶水上好,张恪一摆手,打发走了侍女亲卫,只剩下他和王化贞两个人。

“世伯,难民不少吧”

“嗯,光是广宁一带就有十几万人,其余西平堡,右屯,锦州,各地加起来,差不多有五十多万,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流民还好,可是其中有几万溃兵,这帮家伙打老奴不行,可是祸害地方是一等一的。为了安抚他们,我可把广宁的屯粮都拿了出来。不过眼前最多能撑一个半月,距离秋收还有三个多月,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找你了”

张恪微笑着点头,一路上的流民早就让他猜到了,辽沈易主,势必会有大量的难民涌入辽西。

“世伯,安顿难民的法子无非三条,收编入军队,组建田庄,再有就是送到关内。”

“嗯,这三条都不容易。”王化贞说道:“你的士兵主张精兵路线,这些人当中溃兵众多,都是老兵痞,积重难返。建田庄需要土地,辽西狭小,能拿出的土地有限。至于往关内送吗,朝廷也不让,说什么以辽人守辽土,分明就是怕流民太多,威胁京畿安全。别把我逼急了,是在撑不住,我就把人往京里送,吃六部九卿那些大老爷去”

王化贞虽然说的是气话,可是难民的问题的确刻不容缓。拖下去,搞不好酿成民变,就彻底乱了。

“世伯,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手,我是不建议把老百姓推出去的。”

王化贞叹道:“我岂不知啊,找你来,就是想看看足智多谋的张少保有没有办法”

“哈哈哈,世伯,还别说,我真有一个主意”张恪笑道:“事缓则圆,当务之急是弄到粮食,别让百姓作乱。剩下的我们一点点安置,或是种地,或是做工,或是当兵。”

“难啊”王化贞苦笑道:“京里面乱成一锅粥,辽东的人又多,指望朝廷怕是不行了可是不指望朝廷,我们能指望谁,谁有粮食”

张恪爽朗一笑,透着十足自信。

“世伯,我结识一个朝鲜的指挥使,他想回国造反,怕不成功,就希望大明给他火铳武器”

王化贞皱着眉头,说道:“永贞,你跳跃的有点远吧”

“一点不远,我们拿武器换粮食就是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吃惊吧,思密达

王化贞作为传统士人,对张恪的设想是一万个反对。

“永贞,你把武器卖给朝鲜武将,支持他造反,岂不是支持乱臣贼子作乱,败坏纲常,助纣为虐,说不过去啊再有朝鲜对大明忠贞恭顺,搅乱其国,于心不忍,一旦走漏消息,势必引来非议。再有火铳乃是我义州兵最大的倚仗,若是卖给了朝鲜,让他们窥见火铳的奥妙,加以仿制,岂不是遗祸无穷,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示人,这个道理永贞你难道不懂吗”

听了王化贞的话,张恪暗暗点头,其实这也代表了大明精英阶层的一致想法,不过张恪却不免有些遗憾,看来有必要给王化贞上一堂课了。

“世伯,朝鲜对大明的确很听话,可是眼下朝鲜的国王光海君对大明却一点都不忠心。他和建奴眉来眼去,勾勾搭搭,我们帮着亲近大明的势力,掌控朝鲜有什么不对”

王化贞当然也不是很迂腐,眉头紧皱着说道:“永贞,我是怕议论纷纷,对咱们不利。”

“打着正义的旗号,我一无所惧。控制那些藩属国光靠着进贡贸易还不行,要加上武器,文教,金融,把他们彻底变成附属,乖乖听话,如此才不负天朝上国的威名”

张恪说到这里,不仅有些悲愤。

作为天朝上国,中国历来对四夷小邦宽厚仁慈,他们随便拿点一文不值的土产,就能从天朝换回无数的金银茶叶丝绸,甚至把进贡当成了发财的途径。

千百年的恩遇没有换来这帮家伙的感激,相反中国最虚弱的时候,他们还扑上来咬一口。

岛屿被吞食,边境被占领,无情无义的畜生甚至对天朝百姓挥起了屠刀,恶性罄竹难书。对这些白眼狼绝对不能手软

“世伯。我估算过,从朝鲜一年至少能弄到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其中一百万石运到辽东,再有五十万石留在皮岛,支援毛文龙。我们三分之一的军粮就眉目了,您是想朝廷费尽心力,上下盘剥,敲骨吸髓,冒着民变的危险,从大明的百姓手里抢粮食。还是从无关紧要的藩属国,通过贸易弄来粮食”

张恪每说一句,王化贞心里就是一动,老脸甚至羞惭得通红。

“死道友不死贫道,永贞,是我迂腐了该怎么卖,全都听你的,我只要粮食”

说服了王化贞,张恪轻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