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张恪恰逢其时,上了一道奏折,请求在辽东和大宁都司暂行。
所谓大宁都司就是刚刚光复的千里草原,不出预料,张峰出任大宁都司都督,营州总兵,加太子太保衔,成为了一品武将。
当然张峰只是负责打仗,其他的全都要听张恪的。
经过一番周密的筹划,废两改元的行动正式开始,张恪虽然不是研究金融的,但是好歹有着远超时代的眼光,布局起来,从容不迫。
首先货币的基础是信用,张恪郑重宣布银元和银子等同,一两银子一银元,再征收税款的时候,以银元计价。
有了税收保证,银元的价值就有了保证。
这还不够,因为一个货币最重要的是要在市面上不停的流通起来,而不是被藏在地窖,钱库里长毛。
在货币市场上有个规律,叫做劣币驱逐良币。后世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面值的纸币,一张新的,一张旧的,旧的往往会被先花出去。而得到旧币的人,也会如此,这样一来,市面上旧币越来越多,成了流通的主要货币。
其实旧币就相当于劣币,而新币就是良币。
银元有三成铜,显然比较起来,就是劣币,必须要大肆流通,把银子赶出去才行。
张恪投放的第一批银元选择了普通百姓,以兑换徭役工分的形式发放出去。这些百姓几乎一无所有,拿到银元之后,会立刻花出去。
而且为了避免有百姓攒钱成痴,张恪特意安排了九折兑换。让老百姓真正意识到花银元是占了便宜。就好像超市的打折促销一样,拿到了银元的百姓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银元花出去,多留一刻他们都不安心。
拿到了这些银元的商人也知道银元不及银子,同样会花出去,不管是采购原料,还是上缴税金,如此一来,银元就会在市面上快速流通起来,废两改元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张恪得意洋洋,把其中的奥妙向邓文通解释道。
“原来如此”邓文通伸出大拇指,赞叹道:“二弟果然是玲珑的心机,佩服,佩服倘若是先把银元投放给世家大族,他们或许看到银元精美,就收藏起来,如此越藏越多,银元就没法驱逐银子了。”
“姐夫说的没错。”张恪笑着喝了一口茶。
邓文通随即眉头又皱了起来,忍不住问道:“二弟,既然银元是劣币,那为何鞑子会喜欢呢据我所知,鞑子卖牛羊马匹,可都争着抢着要银元,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知道,当然知道,不过还有另外一个规律,他们不知道。”
“是什么”
“良币同样驱逐劣币”
张恪嘴角挂着得意的笑容,在后世,同样存在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就比如在后世的国际市场上,投资者往往会选择美元规避风险,原因就是美元足够坚挺,背后支撑的国力强悍,美元就成为良币,大行其道。
在设计废两改元的时候,对内用劣币驱逐良币,对外就用上了良币驱逐劣币。
张恪规定,凡是前来贸易的蒙古商人,必须缴纳一成税金,而且只收银元,若是缴纳白银,则需要支付火耗
没错,就是火耗,老子把白银变成精美的银元,一样要花费功夫,必须给老子交钱。明明铸造银元是大赚特赚的,还要多要钱,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嚣张
蒙古人当然也可以不答应,但是就别想来大明做生意了,什么茶叶,丝绸,瓷器,呢绒,都别想要了。蒙古人有别的选择吗,他们只能乖乖接受银元,接受张恪的剥削,这就是货币霸权的厉害
而且张恪还颁布了一个更缺德的规定,一年之内,蒙古人拿着白银兑换银元不收费用,日后兑换要加百分之五的税。
邓文通听张恪说到这里,眼珠子都差点掉下来了。
“二弟,你也太狠了吧,赶快和我说实话,鞑子是不是乖乖捧着银子上门”
第三百二十一章掏空鞑子
“姐夫果然厉害,猜的一点都不错。这几日就有好几位鞑子台吉捧着银子前来。”
邓文通钦佩地说道:“我这点本事比起二弟的神鬼莫测,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以往都是鞑子抢咱们的银子,如今鞑子捧着银子送上门,沧海桑田,真是不胜唏嘘啊二弟,你算过没有,能够赚到多少银子”
“这个还在计算,不过这几天来的几位台吉换了十万两,我们就赚了三万两,草原的王公贵族手里至少有千万两的白银吧,如果都能拿出来兑换,光是铸币这一块就能拿到三百万两”
“天哪怎么会这么多”
“姐夫,这还是小头儿,最重要的是银元大行其道,草原的贸易就彻底落到了我们手中,每年光是商税就能有一两百万两。再有鞑子手里弄了一堆银元,他们懂得怎么理财吗显然没有这个本事,随之而来,咱们的钱庄银行都进入了草原。只要鞑子在银行开户,把银元存在其中,他们就落到了我们的掌心,谁敢不听话,把账号冻结,贸易停止,那些喜好享乐的台吉多半就要乖乖俯首称臣”
“妙,真是太妙了”
邓文通抚掌大笑,格外喜悦:“万万没有想到,区区银元竟然能打赢战争,实在是不可思议。”
“姐夫,人们常说钱通神路,只要控制了金脉,就掌控了一切就是世上的王者”
张恪狂妄的宣誓对邓文通实在是触动太大了,金融的魅力无可阻挡,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沦进去。邓文通就此沉迷其中,前半辈子耻谈经济的书生竟然变成了金融奇才,一手推动老大帝国前进的理财名臣
后话暂时不说,辽东的废两改元是如火如荼的进行。
第一批投放市场十万银元,很快就成为市面上最主要的货币。银元铸造精美,加上交易简易方便。深受老百姓欢迎。
尤其是商人,他们天天和钱打交道,自然看出了银元的优势,虽然明知银元比银子更便宜,可是也不得不使用。
由最初的排斥,到接受,再到喜爱推崇,很快辽东的地面上,谁要是还用银子交易,就会被人耻笑。
试想一边随手扔出去几块银元。就把账结了。
你这边还要把银子放在天平称重,不时用剪子剪下去一块,好半天弄平衡了,才算交易成功。而且手里剩下的都是一堆不成形状的碎银子,比起银元,卖相差太多了。
渐渐的一些地主大族也接受了银元,疯狂地喜爱上,他们这一出手可不打紧,大量的银元被兑换走。这些人家财万贯。不忙着交易,竟然把银元收藏起来。
市面上的银元减少,顿时银元的价格就涨了起来,甚至出现了黑市。有人用105两兑换100银元。大肆地收购,胃口越来越大,简直就是无底黑洞,吞噬着一切能看到的银元。
还有人专门干这个生意。把银元贩卖到关内。
内地的豪商数量何其之多,贩卖过去的银元瞬间消失,简直就像是一股狂潮。席卷北半个中国,银元成了最热门的话题。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仿造的假银元,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市面上原本充裕的银元一下子几乎枯竭起来,习惯了银元交易的百姓哪里愿意走回头路,商人更是怨声载道,希望朝廷能打击倒卖银元的行为。
可是有些东西越是打压,就越是严重,原本倒卖还只是个别商人,现在可好,每个到辽东的商人都把银元当成了特产,无论如何,都要弄到一点。
自从春耕结束,入夏以来,银元的价格一日三涨,几乎炒上了天。一方面是大肆倒卖走私,一方面是市场饥渴难耐,货币危机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