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01(2 / 2)

真正引起麻烦的张恪置身事外,都没人提起他,别说张恪,就连乔福也没事,至于徐治,更是升了官,这也太荒谬了吧

“杨老大人,今上看得很清楚,如今大明朝风雨飘摇,千疮百孔,最要命的就是财政枯竭。论起财政枯竭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兼并而孔家就是肆意兼并土地的代表,就是皇上的心腹大患,偏偏满朝文臣都有孔孟子弟自居,就算皇上想惩治孔家,也无从下手。”

张恪昔日的同窗唐光笑着说道:“徐中丞所作所为,等于是帮了皇上出气,皇上又岂能不保他圣心如此,这时候满朝臣子若是能体谅皇上的心思,上奏要求惩治孔家,平息民愤,然后顺带处罚莽撞的徐治。衍圣公最多被申饬一顿,丢一些浮财,要不了多久就能弄回来。可是满朝文官异口同声,要严惩徐治,对孔家的问题只字不提,只怕圣上都要气炸了肺”

唐光虽然没有面圣,却把其中缘由说的如同亲眼所见,杨廷筠不由得肃然起敬,看来张恪手下真有高人啊

“唐大人果然厉害,老朽总算是明白了,天子之所以愤怒,是因为百官只在乎孔家,而不在乎朱家”

“没错”张恪也笑道:“临行之时,本爵让徐中丞把山东的状况说得尽可能凄惨,离流民起义就在眼前,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只有如此才能打动圣心,才能找到对孔家下手的理由”

杨廷筠捻着胡须,沉思一会儿,果然是如此

难怪张恪能决胜疆场之上,他已经把人心摸得如此通透,真是后生可畏。

“国公爷神机妙算,老朽钦佩不已,只是皇上是不是担忧过度了”

岂止是过度,简直就是吓着了

老魏一口气派出二十几位税监矿监,奔赴江南,他们还没动身,张恪就得到了消息。他处心积虑对孔家下手,又大肆制造舆论,恫吓天启

如果光是为了对付孔家,为了在山东站稳脚跟,他根本没必要如此大费周折。这番作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挑起皇帝和大臣的冲突

所谓阉党和东林党之争,背后就是君臣斗争。魏忠贤不过是连字都不认识的老太监,只要一道旨意,就能轻松拿下,他有什么资格结成阉党不过是皇帝把他放出来,充当咬人的恶犬而已。

经过多年的观察,东林党这帮人吐口水,打嘴炮,党同伐异,结党营私轻车熟路。指望着他们治理国家,消除内忧外患,根本就是缘木求鱼,痴心妄想。

他们本身就是大明的乱源

借着对孔家下手。引起朝臣反弹,进而激怒天启,逼着皇帝下定决心除掉东林党

一切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剧本在上演,矿监和税监派出去,下一步势必引起天下的反弹,反弹的力道越大,皇帝就会越狠君臣斗得越激烈,就越无暇顾及义州兵。

趁着这时候,大肆移民,扩充实力。等着练出二十万精兵。囤积足够的粮饷军械,就算和朝廷撕破脸皮,也不用害怕了

“我正在城头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腾腾”

把天下人玩弄股掌之中,怕是当年的诸葛武侯也比不上啊

“国公爷,徐大人回来了”

外面脚步声响起,徐治满脸红光,从外面走进来,一见坐在中间的张恪。扑通跪在地上。

“下官叩谢国公爷,这条命就是您的了”

不怪徐治表忠心,实在是张恪算无遗策的本事让他心服口服,心甘情愿。

张恪笑着搀起徐治。满意地说道:“徐大人,都是你应变得当,本爵很欣慰,听说京中不少官员都开出了价码。要砍你的脑袋呢”

徐治满不在乎地笑道:“国公爷,他们也就是说说,下官和新任的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一起出京。有东厂和锦衣卫保护着,量那些宵小之徒也不敢动手啊”

大家一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徐治坐下来,将进京面圣的情况一字不落地说,张恪虽然有锦衣卫送来的消息,可是听当事人亲口说,还是大有不同。

“徐中丞。”

“卑职在。”

“此番朝廷派遣税监矿监,可是玩真的”

“回禀国公爷,绝对是要玩真的。”徐治笃定地说道,在他离京之前,还有一个人赶到了京城,那就是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自严是从南京调来的,不久之前路过山东,正好碰上了白毛女第一次上演。毕自严深深受到震撼,他连看了两遍,把不少唱段都记了下来。到了京城,就向天启上奏,要节约用度,与民休息。

他的奏折也是迫使天启广开财源的重要因素。

“虽然派出矿监看起来是魏忠贤的主意,可是内阁首辅顾秉谦、户部尚书毕自严都鼎力支持,再加上大学士魏广微,兵部尚书崔呈秀,这股力量可不是任何人能够抵挡的。”

徐治说道:“国公爷,以卑职看来,虽然朝臣多有不满,可是内阁和司礼监都态度坚决,我看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杨廷筠和唐光纷纷点头,很是认同徐治的判断,唯独张恪面带着微笑,不以为然。

“呵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明朝的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天下早就太平了。”张恪看了一眼百无聊赖的乔福,笑道:“乔大总兵,你马上挑选两千名精锐,准备好快船,随时南下。”

乔福顿时眼前一亮,吃惊地问道:“有仗打了”

“或许吧,盼着东林党拿出点本事,不要让我失望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仙境,莫过如此。若是能在苏杭为官,简直就是老天爷的眷顾。

太监李实就是一个幸运的家伙,他认了魏忠贤当干爹,小心孝敬,才弄到了苏杭织造太监的宝座。

干爹让自己南下,就是替朝廷敛财。李实也不客气,到了苏州,就在四门设立税卡,征收往来商税。同时他亲自带着兵丁,检查民间的织造作坊,清查税收,不放过一家。

“干爹,前面一大片的宅子,都是丝绸作坊,听说有几百架织机。”

“那还等着什么,马上去查。”

小太监一脸为难,说道:“干爹,只怕是不行,这是周顺昌大人的家产他,他名气太大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苏州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