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13(2 / 2)

卓十三心里暗暗高兴,他还记得,当初张恪不过是落魄的小书生,转眼几年的时间,不光封爵拜帅,毙杀十万建奴,斩杀老酋,更是呼风唤雨,只手力压江南的大户。这才是大丈夫该有的作为,痛快太痛快了

“王公公,您老见识得对,既然平辽公赢了,就不能按照魏公公交代的劝他回去了。现在江南物价暴跌,乱成一团麻,恐怕除了平辽公,没有人能控制住局面。不如咱们来个先斩后奏,就说奉命协助平辽公清查江南不法商人,追究哄抬物价的黑手”

王体乾眉头一皱,他当然知道魏忠贤和东林正在鏖战,江南又是东林的大本营。要是能和张恪一起联手,把江南的大户一网打尽,上面只会欢喜。

“好,这帮人也该教训教训了,李实李公公被他吓得疯了,咱家替他报仇了”

王体乾狰狞地吼道:“孩儿们,把衣服都换了,打出钦差的仪仗,随咱家进苏州”

苏州知府衙门,后院的花厅,一个高大的年轻人,穿着蓝布直裰,腰上系着羊脂玉带,脸上带着温润和煦的笑容,就仿佛寻常的书生,温润如玉,谦谦君子。

在他面前跪着的一帮人,可没有一个敢如此想,眼前这家伙就是魔鬼,彻头彻尾疯狂的魔鬼

想想这一个多月,他竟然顶着几十万人挨饿,江南千万生灵随时作乱的风险,进行一场狂赌

最要命的是这家伙顶着天下第一名将的光环,手上有十万精兵。人们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是这位明明穿着皮靴子,却冲到泥水里,杀个七进七出,究竟图什么啊

“诸位,为了对付你们,本爵从辽东抽出五十万石粮食,从日本和朝鲜买了一百万石,又从南洋诸国弄到了八十万石。为了这些粮食,动员战船千艘,士兵数万。不瞒你们说,为了运粮食,有十多艘船只沉在大海之中,我的部下死了几十个人”

张恪话语之中,透着强烈的寒意,在场的众人忍不住哆嗦起来,生怕这位国公爷会暴起,把他们都给咔嚓了

“小人们有罪”高贵方和叶永鑫领头喊道,砰砰磕头,也不怕脑袋磕傻了。

“国公爷,我等已经是倾家荡产,还请国公爷赏赐一条活路吧若是国公爷不解气,把我等千刀万剐也可以,只要放过家里面老少。他们虽然是家里人,可是并不参与经商,多数都是耕读传家,世代读书的良善之人,不要被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牵连了,呜呜呜”、

十几个大老爷们跪在地上,一面磕头,一面痛哭,不停地哀求。

张恪冷冷一笑,轻蔑地说道:“就凭你们能扛得起罪责吗若是没有家族在背后撑着,你们经商能一帆风顺,肆无忌惮,能动用一两千万银子,和本爵作对再有,你们赚了钱,难道都是自己花了,家里就没占到便宜”

一句句就像是带毒的刀子,狠狠扎在众人的心头,把他们戳的遍体鳞伤,哑口无言。

“再告诉你们一件事,宫里的秉笔王体乾已经到了苏州,不用本爵动手,有一帮人想活剥了你们”

这帮人吓得浑身乱抖,冷汗流成河。

张恪突然冷笑道:“本爵其实不想杀人,我是来立规矩的,只要你们听话,就有一条活路”

第四百四十五章买下江南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带着挨刀的感觉很不好,可是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那就更糟糕了。

在场的十一大家族,为了哄抬粮价,他们几乎把所有江南的粮食都买到了手里,当然,相当一部分只是交了一点定金,没有付全款。

如今粮价崩塌,就算卖光了他们的家产,也没法拿出后续款项,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赖账

对于大明的商人来说,你可以骗,也可以诈,唯独不能赖

商人重信,没有了信义,谁还敢和你做生意。事到如今,高贵方、叶永鑫等人最大的对头已经不是张恪,而是那些曾经被他们压制下去的其他大族豪商。这帮人一定不会放过天赐良机,往死里整

就像是狮群一样,老的狮王衰朽了,受伤了,新的雄狮就会趁虚而入,取而代之。

偏巧这个时候,京城东林党势力土崩瓦解,他们又失去了朝廷的庇护,就像是一群羔羊,周围全是呲着牙,伸着爪子的野兽,琢磨着从哪里下手呢

叶永鑫年纪轻轻,脑筋转得最快,他跪爬半步,说道:“国公爷,小的十分后悔,自己有眼无珠,冒犯国公爷,简直罪该万死倘若国公爷能网开一面,小的,还,还有叶家愿意追随国公爷鞍前马后,绝对没有二话”

张恪微笑着摆摆手,好整以暇坐在太师椅上,笑道:“本爵不是要收小弟,也不需要你们追随。本爵只是想构建一套全新的秩序,一套你我大家都能接受的秩序”

“不管国公爷想干什么,小人绝对服从”叶永鑫猛地磕头。

高贵方迟疑一下,随即也磕头说道:“没错,小人也愿意服从”

其他各家都知道情况不妙,若是张恪不出手救他们。衙门外面的那些债主就能把他们撕碎了。众人只能砰砰磕头,向张恪讨饶。

“事情很简单,本爵到江南,就是想收取商税,你们只要答应交税,一切好说。”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拿不到主意。

“怎么,到了如今。还善财难舍吗”张恪的眉头瞬间立起。

“小人们不敢”叶永鑫解释道:“国公爷,小人和您说实话,别看我们名义上不交税,可是实际上上下打点的花销一点不少下至微末小吏,上至巡抚部堂,甚至是宫里,层层分润,我们能吃到的只是小头儿。”

“没错”最后的徐中良也说道:“国公爷,倘若增加商税。朝廷要收一两银子,到了我们身上,就可能变成五两,十两。这个口子一开,小的们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保证倾家荡产,万无幸理”

张恪没有说话。其他人似乎得到了鼓励,纷纷诉苦水,把朝廷的官吏从上到下。骂了一个遍儿

在大明这个人治的等级社会当中,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成本。比如你经商发财,就要乡里修桥补路,这叫做造福桑梓,就要给家族建学堂,资助读书人,这叫做重视教育。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神灵,你也要出钱。每逢地方遭遇灾难,更要大出血,不然就是为富不仁。

如此一来,虽然看似没有税赋压力,但是层层盘剥,人人贪墨,消耗的成本是非常惊人的。再加上致富之后,又普遍购买土地,囤积田产,这些大户并没有多于的银子去投资兴业,更遑论走入资本时代

张恪当然清楚时代的大势,他之所以在江南花费这么多功夫,绝不是贪图一点钱粮人才,而是有更大的图谋。

“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也都是屁话”张恪骂道:“你们就是制度的受益者,每年几百万两银子流入手中,江山虽然姓朱,但是你们就是江南呼风唤雨的土皇帝,看谁不顺眼,就能弄掉谁,当然本爵除外”

高贵方,叶永鑫等人被说的战战兢兢,不敢反驳一句。

“诸位,从这场风波当中,你们该吸取教训,过去的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敢问国公爷,是哪一套”

“就是官商勾结,就是依附在士绅集团身上耕读传家,以末敛财,以本守家,几乎所有大明士绅都是这个想法。经营工商赚钱了,然后让自己的后辈读书,甚至去资助其他读书人,一旦这些读书人考中科举,得到朝廷的特权,他们再反过头庇护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