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29(2 / 2)

厂区分成三大部分,南部是炼铁区,远远就能看到高度足有三丈出头的炼铁高炉,差不多有十二三米高,如此庞大的高炉张海川还是第一次看到,而且眼前还不止一座,一连有七八座高炉,全都在喷云吐雾,忙得热火朝天。

“恪儿,这一年能练多少铁啊”

“不多,生铁差不多一百万斤,熟铁三百五十万斤。不过义州不是最大的,在锦州,还有金州,都建了铁厂,一年到头,差不多能产两千万斤生铁,八千万斤熟铁”

“多少”

张海川简直懵了,几百万斤的钢铁,这是什么概念啊

“恪儿,怕是朝廷也没有你这产的铁多吧”

“哈哈哈,的确如此,朝廷的作坊每年产量也就是辽东的十分之一。不过加上私营作坊,我可就比不上了,就拿广东来说,每年能产三四千万斤,差不多是辽东的三成。”

听着儿子的话,张海川是彻底默然了。

他虽然占据了一个岛,手上有千八百弟兄,还有上万的百姓,可是和儿子的势力简直云泥之别,根本没法比。

要知道他的手下很多人家连铁锅都没有,只能用木头挖空了充数,偶尔从日本和朝鲜换点铁器回来,还舍不得用,要打造刀枪,对付野兽,还有各路敌人。每次出战,要是能抢回一点刀枪,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一路上晕乎乎的,到了冷兵器的作坊,分成十几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匠师都不停捶打,火星四溅,红彤彤的炉火,映照着每个人的脸膛。

张海川看得明白,这些匠师都有严格的分工,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做完之后,立刻交给下一个人。到了最后,由专门验收的老匠师负责检查,确认合格之后,会在刀柄枪杆上印上他的名字。

他们动作极快,光是看着的功夫,就已经造出了十几把寒光四射的钢刀。

“这,这一年能造多少”

管事的笑道:“这要看上面订单了,要是全力开工,一年造十来万件兵器不成问题”

“哦”

张海川点了点头,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光。

“恪儿,爹有个想法”

张恪笑着一摆手,和老爹到了一旁的休息间,房门关好之后,张海川难掩心中激动,说道:“恪儿,你不是要调动去爹的岛上,然后袭击建奴吗”

“没错,爹您老有什么主意吗”

“哈哈哈,就是看到有这么多武器,要是能拿出一点,绝对能收买一大堆生女真。他们把铁器看得比命都重要,一口大铁锅能换一个媳妇儿呢你说说,用生女真对付建奴,这个主意怎么样”

第四百七十一章火爆的生意

张恪也接触过穷人,比如最开始安顿从蒙古逃回来的奴隶,绝对称得起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可是当老爹说起生女真那边的情况,彻底刷新了贫穷的底线。

那里的百姓没有布匹,只能穿兽皮或是鱼皮,没有铁锅,没有饭碗,甚至连打猎的武器都用兽骨和牙齿磨制,更极端的还有使用石头的。

那里也没有医生,每当生病的时候,就请来萨满奶奶连蹦带跳,基本上就是生死有命吧

最要命的是可能方圆百里都没有人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被风雪覆盖,家家户户在入冬前都必须疯狂打猎,采集野果,储存好过冬的物资。一旦存得少了,一家人就有饿死的风险。

张海川能快速得到大家伙的认可,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精通汉语,朝鲜语,能把不值钱的兽皮卖出去,换来宝贵的生活物资。

听完老爹的介绍,张恪彻底明白了,他面对的根本是一块废土,那里的百姓几乎过着原始人的生活。难怪建奴会千方百计抓拿生女真,这些野人一无所有,连死亡都未必在乎,正好能成为最野蛮的战士。

建奴能做,我怎么不能做

张恪顿时打定了主意,脸上再度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爹,我要是能给那些生女真需要的生活物资,他们能不能服从我的命令。”

“这个恪儿,你也清楚,那帮人都是野人,只认识拳头,不讲什么仁义道德。光是给东西未必管用,不过我琢磨着悬赏一定行。”

“悬赏”张恪吃惊问道。

“没错,只要和他们说,砍一个建奴的脑袋。就能换一口锅,杀两个建奴,就能得到一个碗,他们保证乐不得的。”

“就这么简单”

“呵呵呵,就这么简单”张海川笑道:“恪儿,关口是你愿意出多少钱,毕竟从这里运过去,千里迢迢,花费不少”

“钱不是问题”张恪豪迈地笑道:“爹,您老恐怕还不知道。孩儿有点石成金的本事,随便拿出一张纸,印点花花草草,盖上大印就能当银子用。”

张海川眉头紧皱,半晌笑骂道:“小子,什么狗屁点石成金,是银票吧”

“差不多,只要能买通生女真,花个二三百万两没问题。”张恪刚刚摆平江南。正是财大气粗的时候,花几百万两,就跟上街买几斤肉一样,实在是太轻松了。

可是张海川有差点被吓趴下。脑神经彻底被张恪折磨的错乱了,简直无语问苍天,自己的儿子到底是个什么怪物,哪来的这么多钱啊

父子定计之后。很快就敲定妥当,距离冬季只有两个月不到,一旦海面冰封。就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行动了。

显然张恪不想让皇太极过好这个冬天,他立刻下令,李之藻,杨廷筠,还有唐毕三个人着手调度。

一共准备二百艘船只,如果不是考虑海上风高浪急,只怕船只还会更多。随船带去三千五百名士兵。

虽然打算受降生女真去对付建奴,可是本身也要相当实力,要是没法压住生女真,保不齐这些人就会反噬其主。

这三千五百人都是跟着张恪南征北战的老兵,其中不少都是大清堡一带出身的铁杆心腹。

他们听说张海川失踪二十年,竟然再度回来,简直就把张海川当成了偶像。茶余饭后大家都在说,难怪国公爷那么有本事呢,人家老爹就不差

张恪下了血本,他给这些人全都配上了燧发枪,另外派遣乔桂和马如峰两个人跟着,又让杜擎负责军务,再有把罗晓宇也调了过来。他本来就是负责建奴的情报,这一次正好在建奴的北边把情报网也撑起来。

光是调集精兵强将还不够,张恪又拿出了三十万石粮食,十万斤白菜土豆等耐储存的蔬菜,还有大量的军装,保暖衣物,总之是够这些人用半年的。

除了这些之外,剩余的一百五十船,全都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