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慌忙从绣墩上站起,拒绝道:“臣只是一介武夫,哪里懂得朝廷大事,由圣上乾纲独断就是了。”
看张恪这么懂得分寸,崇祯越发满意,说道:“这些事情和安东王也有不少关系,你只管看,不要担心。”
张恪再三叩谢,最后把奏本拿在手里。
打开第一页就让他几乎喷了一口老血,还真和他有关。第一条竟然是恢复祖制施行禁海。张恪费了天大的牛劲,在松江开海通商,财源滚滚,每年交易的银子不下几千万两,简直就是下金蛋的鸡。
此时禁海,不是开倒车吗
张恪稍微一愣,急忙往下看去,渐渐地他总算是看出了一丝端倪。眼下开海之后,金银滚滚,海是没法禁的。让朝廷禁海,不过是想哄骗朝廷放弃关税而已。
只要朝廷禁海,自然没法要税收了,这笔钱也就剩下了。
张恪一眼看穿的鬼把戏,对崇祯来说,却是有些难度,他背着手,煞有介事说道:“安东王,奏疏上面说了,开海之后,东南百姓热衷商业,不思农耕,如此下去,国将不国,朕深以为然。再有关税过重,盘剥往来,与民争利,堪称弊政。朕决心依照祖制,执行禁海,你意下如何”
松江开海就是张恪一手促成的,此时崇祯不得不询问他的看法。
可怜的娃,若是有魏忠贤在,至少这种鬼话是不会相信的张恪在心中暗暗叹道,他早就放弃拯救大兵崇祯了,不光放弃了,还不介意再往深渊里推一把。
“圣明天纵,天心仁慈,当初臣去江南开海,也是为了筹措军饷,如今辽东平定,军饷花费自然少了,减轻江南百姓负担也是应该的。只是臣以为凡是该循序渐进,分三年执行,事缓则圆。”
“嗯”崇祯欣慰地点点头,“安东王所言有理,朕回头让内阁好好权衡。”
接着向下看去,第二项更是荒唐,原来是说魏忠贤在日,将两淮的盐税提高到了二百七十万两,商人苦不堪言,倾家破产,纷纷逃亡。百姓则是吃不上食盐,同样叫苦连天。因此建议朝廷酌情减少盐税,商民感激不尽。
又是放屁
谁不知道两淮的盐商都肥的流油,大明开国的时候,盐税尚且能收到千万两。支撑着朱老四七下西洋,五征蒙古,做了多少辉煌业绩。
到了明末,人口比明初增加了数倍之多,盐不同别的,没有不行,当然多了更不行。这是一个刚性需求。魏忠贤收了不到三百万两就叫苦连天,简直讲鬼话,偏偏就有人相信,真是无语
接下来的几道奏本,内容大体相同,都是打着清理弊政,与民休息的旗号,降低税收,召回各地的镇守宦官。
崇祯等张恪看完,有些为难地说道:“安东王,折子上所说百姓困顿,朕夜不能寐。只是这些都裁剪了,难免朝廷岁入降低。有人提议要,要裁减军队,裁撤各地的驿站军卒,不知道安东王意下如何”
崇祯说完之后,就紧紧盯着张恪,想要从他脸上看出一丝端倪。
哪知道张恪早就修炼的又厚又黑,心里暗暗冷笑:李自成,你终于要失业了
表面上却诚惶诚恐,急忙说道:“圣上英明,臣也有一本,奏请精兵简政,还请圣上御览。”
第五百三十六章熊廷弼
乾清宫中,针落可闻。
崇祯仔细读着张恪的本章,只觉得一阵阵的血往上涌,几乎昏厥,他虽然听很多人说过军务当中的黑暗,可是那些人都是文官,哪有张恪说的这么具体清楚。
譬如张恪提到军需的问题,就指出朝廷每次制造武器都会多拨出一两成的银两,可是层层盘剥之后,到作坊手里,银子就不到一半。
若是用一半的银子造一半的武器也好,至少能保证质量,偏偏武器数量又有规定,因此逼着工匠们只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就拿铠甲来说,铁甲的甲叶子不用钢而用铁,刷上漆,看起来不错,实则防护力锐减,根本挡不住弓箭刀枪。棉甲只有薄薄的一层棉花,甚至只有些碎棉屑,别说保护不了士兵,就连保暖都做不到。
其余弓箭,刀枪,火器,全都是粗制滥造,不堪一用。
相比武器的破烂,明军缺额更是疯狂。
以九边为例,号称吞并百万,实则百姓大量逃亡,一千人的墩堡能剩下三百人就不错,管着两三千人马的参将游击,手上有战力的只是百十来个家丁。而这些家丁又是他们的私兵,每逢战斗,遇到强敌争相逃命,见到便宜,蜂拥而上。
打仗不成,欺压百姓一流,民众苦不堪言。
张恪的奏折和别人不一样,他不讲空话,每一项弊端后面都有调查数据,都有实际的例子,甚至还图示注解,让人看得一目了然。
其实张恪在奏折里面也加了料,他摸准了崇祯的脉,崇祯如果相信一个人,就毫无保留的相信,当然他的相信变得也快。如果他转了性子,就会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现在趁着崇祯相信,正好把他带进沟里。
张恪在写问题的时候,夸大了许多,又专门挑选刺激崇祯自尊心的东西写,小皇帝看了之后,哪能不怒不可遏
啪
“欺天了”
崇祯啪得一拍桌子,厉声说道:“边将竟然杀我大明的百姓冒功,历年下来,多达数万百姓死在边将手里。弄得边民人人逃命本该保家卫国的勇士,竟然成了屠戮自己人的刽子手,如此畜生不如的东西,上负天恩,下虐百姓,简直可杀不可留”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再给加把火。
“陛下,臣领兵以来,数次和建奴大战。最终扫平辽东。人皆称臣是名将,实则臣所做一切,不过是老实二字。”
“怎么讲”
“兵练得老实,上战场不会逃命。武器做的老实,不惧铁骑,钱给的老实,人人奋勇争先。田分的老实,有土有民。试想,我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太祖成祖之时,富庶不及今日,而鞑虏之凶悍,远超此时,然则二祖能够北赶大元,五入草原,试问今日,为何军威沦丧若斯。臣以为,都是不老实所致”
“人心不古啊”
崇祯叹口气,又问道:“安东王,你可有什么解决办法”
“启奏圣上,臣已经都写下了,边军要裁减,军屯要恢复,唯有大刀阔斧,才能中兴大明。臣不才,深受大明皇帝洪恩,纵然一死,也难以报答。裁军之事臣愿意一力承当,还请圣上准许臣为国效力,为陛下尽忠。”
张恪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小皇帝都有些落泪,多好的忠臣啊
崇祯参不透的是张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