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千零九十七章(2 / 2)

朝廷的心思不难猜,无非就是缓解财政开支压力。

这一点沈应文其实算得上是能理解的。虽然税赋已经翻番,但相比于开支,现在的朝廷财政明显不够。

顺天府这里也是一样,虽然收到的地方各项规费在迅速增长,甚至光卫生费去年就翻了三倍。但相比较与支出那是真的捉襟见肘。越富越穷,财政收入越多,财政资金压力越大,大明似乎从上到下都陷入了这么一个诡异的陷阱里。

这现象孔圣人当年怕是也没遇见过。四书五经里自然也不会有答案。

但这段时间,各种铁腕判罚压制矛盾的经验来看,归根结底还是高阁老办事太急躁了。但凡没那么急躁,也不至于整个朝廷都转得跟陀螺一样。到处都要花钱。

想归想,但是现在地方省府就是要献媚打擂台也是没办法。

都不说浙江与南直隶,就是河南省这家伙,一会儿一个大战略大事件,甚至号称千年大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项计划拉满,显得其余地方藩臬巡抚都跟在白拿朝廷俸禄一样,不卷都不行。

但说实话,百年前那是土木堡之变前后,现在说什么百年未有,难道还能比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复位那段时间来得还要凶险吗?

腹诽归腹诽,为了显得自己这个顺天府知府不是尸位素餐,也提出了商税倍增计划、粮食丰收计划、街面改造计划等等。

虽然说辞上,没有河南那鬼佬来得惊悚,但胜在量大,足足三十多个发展计划,终于不至于被河南那边甩开太远。

当然,沈知府这么低调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朝廷就在北直隶,要是口号太过惊悚,引起大佬不悦就不好了,而且目标过于宏达,要是没能实现,这些朝中大佬就在京城生活,想瞒过去还是挺难的。

基于此,才选择了小布快跑,用数量庞大的中小计划替代过于宏达的大计划,以此给上下都留一定退路。

不过就河南而言,有一点还真的差点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就是去年的河南黄河水灾,要不是潘季驯提前入场规划,怕是直接就要向北改道了。黄河上次改道还是宋朝时期了。就看这次大修结束后河南能不能留住黄河了。